成语“刮目相看”是什么意思?背后有什么典故?

  如何解释成语“刮目相看”?有什么典故?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。  【成语】: 刮目相看  【拼音】: guā

杜审言《大酺》:这首诗给读者以高华雄整的美感

  杜审言(约645年—约708年),字必简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,“诗圣”杜甫的祖父。杜审言与李峤、崔融、苏味道

崔涂《初过汉江》:诗人将一腔感慨愤疾,以淡语出之

  崔涂(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),字礼山,善音律,尤善长笛,唐,《唐才子传》说是江南人,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《唐诗选》以其“

李珣《南乡子·山果熟》:这首小令富有余音缭绕之佳趣

  李珣(855?-930?),晚唐词人。字德润,其祖先为波斯人。居家梓州(四川省三台)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。李珣有时名,所

王冕《劲草行》:该诗以劲草比喻了“汉家不降士”

  王冕(1287年-1359年),字元章,号煮石山农,亦号“食中翁”、“梅花屋主”等,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,元朝著名画家、诗人、篆刻家。

贯云石《清江引·立春》:此令格律甚严,三四句对仗

  贯云石(1286~1324) ,字浮岑,号成斋,疏仙,酸斋。祖籍西域北庭,元代散曲作家、诗人。元朝畏兀儿人,精通汉文。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

王和卿《蓦山溪·闺情》:全篇以女子的口吻娓娓诉出

  王和卿, 散曲家。大名(今属河北省)人,生卒年字号不详。与关汉卿相友善,尝讥谑汉卿。关虽极意还答,终不能胜。中统初,燕市有一蝴蝶

张翥《摸鱼儿·送春》:全词风流婉丽,有南宋词人风格

  张翥(1287~1368) 元代诗人。字仲举,晋宁(今山西临汾)人。少年时四处游荡,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,十分勤奋。其父调官杭州,又有机会

谢灵运《入彭蠡湖口》:诗中所写都是船行中的所见、所感

  谢灵运(385年~433年),名公义,字灵运,小名客儿,陈郡阳夏县(今河南省太康县)人,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、佛学家、旅行家,山水诗派鼻祖

龚自珍所作的《漫感》,充满强烈爱国主义的激情

  龚自珍,字璱人,号定盦,清朝时期思想家、文学家,也是改良主义的先驱者,他的诗作多为咏怀和讽喻之作。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龚自珍

谢灵运《邻里相送至方山》:此诗为一般的赠别抒情之作

  谢灵运(385年~433年),名公义,字灵运,小名客儿,陈郡阳夏县(今河南省太康县)人,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、佛学家、旅行家,山水诗派鼻祖

鲍照《玩月城西门廨中》:这首诗遣词造句极为形象生动

  鲍照(416年?~466年),唐人或避武后讳而作“鲍昭”,字明远,祖籍东海(今山东省郯城县,有争议),大概出生于京口(今江苏省镇江市),南

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:作者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

  吴均(469年—520年) ,字叔庠,南朝梁文学家、史学家,吴兴故鄣(今浙江安吉)人。出身贫寒,性格耿直,好学有俊才。吴均既是历史学家,

吴均《登二妃庙》:此诗情思绵邈深挚,笔调清雅明畅

  吴均(469年—520年) ,字叔庠,南朝梁文学家、史学家,吴兴故鄣(今浙江安吉)人。出身贫寒,性格耿直,好学有俊才。吴均既是历史学家,

江淹《秋至怀归诗》:表达出了诗人与屈原的情思相通

  江淹(444年—505年),字文通,宋州济阳考城(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)人。南朝政治家、文学家,历仕宋、齐、梁三朝。江淹总共

何逊《行经孙氏陵》:此诗系作者行经蒋陵凭吊吴亡而作

  何逊,南朝梁诗人,字仲言,东海郯(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)人,何承天曾孙,宋员外郎何翼孙,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。八岁能诗,弱冠州举

萧纲《咏萤诗》:作者托物寓意,采用了拟人手法

  萧纲(503―551),梁代文学家。即南朝梁简文帝。字世缵。南兰陵(今江苏武进)人。梁武帝第三子。由于长兄萧统早死,他在中大通三年(531年

阴铿《雪里梅花诗》:歌咏了梅花迎寒风、傲飞雪的姿态

  阴铿(约511年-约563年),字子坚,武威姑臧(今甘肃武威)人。南北朝时代梁朝、陈朝著名诗人、文学家,其高祖袭迁居南平(在今湖北荆州地区

范云《饯谢文学离夜诗》: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

  范云(451~503年),字彦龙,南乡舞阴(今河南泌阳县西北)人,南朝文学家。范缜从弟,子范孝才。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范云的《饯谢文

刘孝威《望隔墙花诗》:诗中露面的人物,仅有诗人一人

  刘孝威(?~548)南朝梁诗人、骈文家。名不详,字孝威。彭城(今江苏徐州)人,出生官宦之家,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、刘孝绰第六弟。生